( 美)戴尔·卡耐基《领导沟通学》准备充分才不会让听众失望——让演讲成为一场故事会
中国经济管理大学 美华管理传播网 全国MBA《职业经理》双证班丨30年热招课程
美华管理传播网:
( 美)戴尔·卡耐基《领导沟通学》准备充分才不会让听众失望——让演讲成为一场故事会
让演讲成为一场故事会
我曾经读过鲁道夫·佛列的《流畅的写信艺术》这本书在这本书中,在这本书中,鲁道夫提出来这样一个观点,我非常赞同,即“只有故事才真正具有可读性。”话说的真是一点都没错。鲁道夫还举了《读者文摘》和《时代》这两本杂志的例子,这两本雄据杂志销售量排行版前三甲的杂志,他们的内容大多数都是纯粹的记叙性的文章,大多数都是奇闻轶事。读者们对此是非常买账,读得津津有味。
其实演讲和这个的道理差不多,演讲需要吸听众,而吸引听众最好的方法之一便是给他们讲故事,在故事的中间穿插进自己想要表达的观点、立场,夹叙夹议,大家听得才有兴致,这样,你才能牵着听众的耳朵走。
当我们夸奖一个人的演说水平非常高时,我们通常会说这个人很会讲故事。讲故事,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你可能知道很多的故事,但是却不一定能够把一个故事讲得绘声绘色,讲得扣人心弦。怎样才能讲好一个故事,抓住听众的耳朵和心,在这里,我想给大家提出几点实用性比较程的技巧。
第一,我们要做人性化的演讲。换位思考一下,你是否喜欢听一个人唠唠叨叨地地给你讲些大道理呢?答案是否定的,没有人原意听别人给自己说教,所以单纯地讲事实或者 是你的观点,那会非常的枯燥,听众会感到厌烦,因为他们没有代入感,觉得你说的内容和他们一点关系也没有,他们不会有任何的兴趣。
所以,当我们演讲时,要学会换位思考,做到人性化。想一想如果自己是听众,那么更想听到什么样的演讲呢?什么样的演讲会让你感兴趣呢?是不是那风趣幽默,有具体事例的演讲呢?因为听众更愿意从真人真事中得的到人生的启发。
第二,在讲故事的过程中,尽量不要用无名氏。而是用具体的名字,具体的地点,这样会增添故事的真实性,会让听众听起来更有兴趣。即便是想要保护当事者的身份时,也可以使用杜撰假名的方式来继续你的演讲。没有人喜欢听虚假的故事,没有人听无名氏的事迹,所以,尽量在演讲过程中点名道姓,让你的演讲更具有个性化。
第三,好的故事不是有一个漂亮的开头和结局就可以了,这样的印故事往往不会给你深刻的印象,因为故事没有亮点,没有记忆点。所以,演说的时候,尽可能多的叙述细节。可能你会有疑问,在演讲过程中说太多的细节,听众不会感到厌烦吗??他们会喜欢听一些细枝末节吗?但是,细节不能过多,啰嗦的人自然不招人喜欢,但是在这里所的细节是故事中重要的细节,这一点上,我们可以借鉴新闻记者写作时的“五何公式”:何时、何地、何人、何事、何故,你只需要在故事中详细说明这五个细节就能给人简洁明了,清晰流畅的感觉了。
第四,人们都爱看戏剧,很大的原因就在于戏剧中充满了人物的对话。所以,在你的演讲中利用对话,往往能够产生戏剧化的效果,比如你想要讲述一次你和某个上司之间的关系的处理之道,那么你不妨把上司的话就用上司当时的语气表现出来,就好像是一人分饰两角,这样就会像是戏剧一般,引起听众的兴趣,他们听的认真,自然就会对你的演讲印象深刻。
第五,为什么人们爱看戏剧,爱看电影?因为这些艺术形式充分调动了人们的听觉、视觉,视听结合,往往能极大的抓住观众的心。视觉的冲击力往往是数倍于听觉的。因此,在演讲的过程中,如果能够将所演讲的内容视觉化,那必将带来更棒的效果。说话,实际上也是一种视觉艺术。就像你花费几个小时向人们讲述乒乓球的技巧,也不如你实打实地现场用肢体动作给大家展示一遍来的一目了然,而且还会充分调动起观众的参与性。
第六,在讲故事的时候,尽量不要使用生僻、晦涩的语句,这样会给听众带来一种距离感。反之,如果你能够在演讲过程中,说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语句和谚语的话!就能够在第一时间抓住人们的眼球。说那些能够让听众产生画面感的通俗的话语。
在这里,给大家举一个事例,爱德文·史洛森在《每日料学新闻公报》上,对尼加拉瀑布所产生的能量问题行了报道。在报道中,他描述说:“相信我们都知道,美国境内,吃不饱穿不暖的穷人有几百万人之多,然而尼加拉瀑布所产生的能量,却大都被浪费掉了,它浪费的能量平均每小时相当于25万块面包。我们可以这样想象,每小时有60万枚新鲜的鸡蛋从悬崖上掉下去,在漩涡中制成一个大蛋卷;如果印花布不断从一架像尼加拉河那样宽达4000英尺的织布机上织出来,那也就表示同样数量的布料被浪费掉了;如果把我国图书馆放在瀑布底下,大约在一两小时内就能使整座图书馆装满各种好书。或者,我们也可以想象,一家大百货公司每天从伊利湖上游漂下来,把它的各种商品冲落到160英尺下的岩石上。”这是一段非常形象化的文字,每一个字,每一个比喻都是那么的恰到好处,给人极大的想象空间。这样的文章是令人过目不忘的。
当的把你的演讲内容以故事的形式表达出来的时候,你演讲就已经成功了一半。当你把你的故事用生动、形象、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出来的时候,那么恭喜你,你的演讲已经成功地吸引了在座的每一个人,你的演讲必定会在人们的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象。
资料来源:(美)卡耐基《魅力口才与沟通艺术》,P25-28,煤炭工业出版社,北京,2015。
演讲中随机应变的艺术
在演讲的过程中,随时会出现各种意外的情况,影响演讲的正常进行。对这一点,演讲者一定要有心理准备,做到处变不惊,应变自如,用这种方法使自己摆脱困境,避免尴尬的场面出现。
一、面对混乱,镇定自若
由于听演讲的听众一般较多,因此会场上的混乱是难免的。演讲者一定要善于以特殊的方式吸引听众的注意力,使会场平静下来。
某学校举行演讲比赛,由于接连出场的几位演讲者的演讲都很乏味,听众提不起兴致来,纷纷在台下交头接耳地议论,出现了听众离场的现象,一时间场面十分混乱。这时一位演讲者走上台来,他先是向听众席鞠了一躬,而后走到麦克风前,大声说道:“大家好!我叫XX,我的演讲题目是XXX。”因为几位选手的开场白都很相似,没引起听众的什么兴趣,依旧在下面议论。可这位演讲者自我介绍过后,却闭口站在那里,面带微笑,出神地盯住台下的一位评委,一动不动。听众们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,纷纷停住嘴,去看那位评委,礼堂里安静下来了。演讲者这才收回目光,开始自己的演讲。
二、面对“撞车”,迅速转换
在演讲比赛中,常常会出现“撞车”现象,这种雷同情况的出现,都是应变能力不强的表现。如果有人的题目与自己的相同,且又在自己前面发言,就应当使自己的观点略加变化,更加新颖。如果有人引用同样的名言或事例,或如前面提到的相同的语句,就应尽快换一个或是舍弃不用,以避免雷同影响听众对自己的看法。
在一次以歌颂祖国大好河山为内容的演讲比赛中,小丁讲稿的开篇的第一句话,引用了歌曲《大中国》中的一句:“我们都有一个家,名字叫中国。”可是让小丁始料不及的是,他前面的演讲者的开篇竟然用了同样的话,临时的改词,和下面的内容衔接不上,时间又很短,一时间又难以想出什么别的词来,这可怎么办呢?小丁灵机一动,想出了对策。他从容地走上台,开始了自己的演讲,“前面的那位同学刚才提到了一首歌,歌中唱道:‘我们都有一个家,名字叫中国……’”而后很自然地把自己的内容接了下来,顺利地完成了比赛,取得了不错的成绩。
三、面对挑衅,沉着镇定
面对挑衅要针锋相对,坚持斗争,切不可慌张不安,乱了自己的阵脚。应当沉着地继续演讲下去,以无畏的精神和坚定的应变态度,显示出一名演讲家的风采。
大家都知道闻一多先生那篇著名的《最后一次演讲》。就在闻一多先生演讲的同时,台下许多国民党的特务捣乱、挑衅。面对反动派的嚣张气焰,闻一多先生没有退却,而是大胆对特务们的行为进行揭露,号召群众起来进行斗争。果然,正义的群众们被国民党的恶行激怒了,特务们见形势不妙,灰溜溜地逃掉了。
四、面对提问,对答如流
在演讲中,听众向演讲者提出问题,请求解答。有的提问是真心请教,但也有的提问是试探演讲者的水平,还有的提问是故意出难题,使演讲者难堪。面对各种情况,一要事先有所准备,对听众可能提出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;二是摸清提问者的意图和目的,答问才能有的放矢;三要干净利落,言简意赅,以含蓄深刻、精短有力的回答,体现演讲者非凡的智慧和应变能力。而对于那些借提问之机,对你进行攻击的人,应当予以坚决的回击。当然,回击也要讲究技巧的,我们来看一个例子:
一次,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应邀作一篇《进化论》的报告。报告刚刚结束,有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士向科学家提出疑问:“照你的理论,人类是由猴子变来的。这理论用到你身上,还是很可信的,难道我也属于您的论断之列吗?”“那当然了。”达尔文白了她一眼,彬彬有礼地回答道:“不过您不是由普通的猴子变来的,而是由长得非常漂亮的猴子变来的。”
五、忘记“台词”,巧妙衔接
演讲者要面对成百上千的听众,紧张是在所难免的,尤其是初次登台的新手,一看到台下的听众就开始冒汗,说起话来声音发颤。紧张造成的一个常见的结果就是忘词儿了,讲着讲着,就把下面的词忘了,感觉词儿好像就在嘴边儿上,却说什么也想不起来。
这个时候,许多演讲者往往都是愣在那里,更有甚者抓耳挠腮、不知所措。其实,忘词儿是很正常的事情,许多成功的演说家也难免在台上忘词儿,关键是忘词儿以后该如何应对。首先,不要太急,稳住心神,更不能有抓耳挠腮等有损风度的小动作,这个时候,更应该面带微笑;其次,就是想办法把话顺下去,说得通俗一点儿就是往下“编词儿”。根据经验,一般来说,忘了台词在台上很难想起来,所以只能另择词汇,顺着你的意思把它接下去,直到你记起下面的词来。当然,这需要很高的应变本事,尤其是能接得天衣无缝的人,并不是很多。多数演讲者临时现“编”的词,听众都会听出来的,但这总比呆呆的愣在台上要好许多。
资料来源:憨氏《语言表达培训课》P153-157,内蒙古文化出版社,呼伦贝尔,2006.
1280元=职业经理资格证+MBA研修证+管理测评证+学籍档案+个人职业辅导+企业管理咨询
免责声明:文章来自美华管理传播网内容仅限课堂教学调取,如涉及版权请通知我们删除
今日学习充电 明朝商海驰骋
选择美华企管 预约经理生涯
心动不如行动 请速学习充电
美华管理传播网版权所有